星期三她比烟花寂寞
我父母对我是格外的放心,竟留我一人去单独应对考试。我有两种选择,现场素描或者常识类的笔试。对于没有绘画基础的文科生,我当然选择了后者。总共100道的选择题试卷发下来,七大艺术的普及被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偶尔会延伸到体育、宗教、科技等方面,这样的题目还是可以测试出你对电影的热爱程度的。考后听其他考生议论,原来这次的题目难度较以往还有所提升,还好,我顺利地进入了下一轮。
首战告捷后,我对北京电影学院的渴望也倍速增长。相比初试的轻松,二试中人与人的合作我认为是最大的困难。即兴小品表演,这个不能是单单依靠个人实力,具备团队意识很重要。被告之小品题目后只有一分钟思考,且竞不允许考生间有任何交流,看看同组的其他人,都是一脸无法理解题目的茫然--这回真是即兴的了,每当我想办法把话题绕回来时,总被突出分子一下子扯开。集体小品最大忌讳就是个人表演的绝对凸显,我心想着这一次肯定砸了。之后还有两个提问,我受到小品失败的不良影响,第一个问题没过脑子就张嘴道来,到了第二个好在是用上了我之前的准备,算是轻松应对了。然而喜出望外的是,那鲜红的印章,再一次地盖在了我的准考证上。
三试更突出了对电影专业性的考察。从考核设置来看包括影片的视听分析和即兴编故事。我一看自己和考官的关系变成了一对五,就明白这一轮的考试有多关键了。放了视听片段,也就儿分钟而已,聆听同组人的做答,或是强调心理感受,或是讲些什么关于情怀或是叙事的隐喻。可我不乐意做出雷同的观点,但像视听语言、导演构思这种专业的名词大家仅仅略知皮毛,个个人性、感受性的东西讲多了也不合适,毕竟又不是让你在讲观后感。我索性就先将萤重点放在画面与声音的感受上,我将看见的细节、物件、颜色、光影和有冲击力的为东西,都组织成我的答案。即兴编故事实际应该算是做一个剧本的构思,考官给出了关键词,不管是天马行空的形态,或者最质朴纯真的感情,我的目的都在为了如何能够打动坐在对面的那些聆听者。
艺考最兴奋的就是在每次过关后,准考证上盖下的印章,集齐写着“四试”的仅有40余人,大家被安排成几个小组做游戏,游戏的项目是大家共同提议的,我们那一组有人正好带了牌以打发时间,大家就决定玩“杀人游戏”,紧绷了如此之久,每个人都在享受这轻松自在自得的时光。
星期四心理游戏
四轮的考试下来,已是身心皆疲惫。可谁也未曾想到,在最后一试结束后还有人存在离开的可能,体检表单公布后,这现实就如惊梦一般降临在少数人的身上。拿着文考证,那上面的排名已不太重要,但这张小小的卡片却饱含了走过的无数艰难记忆。眼见着通过最后一试却因体检无法拿到文考证的同学,我第一次在榜单面前看见了别人眼中遗憾的泪水。
四轮考试中每一次考试结束后回家,我的心里都有着翻江倒海的变化,从容到沮丧,紧张到意外,包括在最后面对老师。一起谈论着未来,那些将来可能坐在一起的同学时流露出无比的兴奋,我才真正意识到,北京电影学院,我来了。
星期五爱在黎明破晓时
余下的90天是高考的最后冲刺阶段。起初我也和大多自以为“有底”的人一样,变得精神松懈,因为我知道,遵循着导演系按照专业排名进行录取的原则,我已经进入了“安全领域”。
只不过田壮壮老师(导演系的主任,也正是我现在的班主任)在798艺术区和我聊天时的一番话将我兜头浇醒。他问了我是否后悔来考北京电影学院,因为在他看来,我不过是个仍未想透彻便草率决定的孩子。他还以过来人的身份为我考虑到我无法预料的情况,如果我现在放弃了还尚可选择其他的职业,一旦选择了电影就难以再去改变,而是要全身心地热爱。正是这样的话,让我意识到要做到善始善终需付出的努力,这陪伴了我3年的高中生活转瞬即逝,我还是更愿以蓬勃的面貌来享受这最后的过程。
近乎一个月的艺术考试,竞让我的体能都得到锻炼,它的反馈在语文与文综考试上得到很好的体现。依靠着对电影的热爱,我又一次投入到我的高中生活中,沉浸在这充实的忙碌中。
星期六我不在那儿
为了应对考试,我也参加过一个考前辅导班,零零碎碎加起来还不到两三天的时间。依稀记得课程是朗诵、小品和视听分析,身处几百人的大讲堂中,举手上台要接受朗诵辅导的同学,有的实在是勇气可嘉,有的就直接建议他转播音主持,台下的人鼓掌与唏嘘着也能吸取不少教训。我是一改往日孤僻无言,对于身边的交流是来者不拒并加入其中,这样的改变连我自己也都觉得是鬼使神差。在辅导班,我发现了自己的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