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经:做电影要有很强的动手能力
作为录音系的毕业生,我认为录音系学生应具有一些特质。第一,要了解自然科学。因为录音与自然科学息息相关,比如闪电和雷的关系,比如发动机引擎马力多大,比如虚拟社会中人类探索的东西,都需要自然科学知识。另一面,要知道怎样用声音来展示电影艺术,当声音和画面结合在一起时要产什么样的视听感觉,需要艺术领域的造诣和修炼,要对文化、艺术、时尚非常敏感。其次就是要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因为电影是做出来的,不是侃出来的我发觉有很多电影界的人,包括导演、摄影、编剧、录音,他们很能侃,但做出来的东西一塌糊涂,说明动手能力不强。做电影的同学要让你的思维、感情、要表达的东西通过创作体现到作品中,这些是非常重要的。
我在录音系上课的时候,从1978年一直到1982年,系里有大量实验课,这些实验课对我们以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好处,包括你的连线、接线能力,包括怎么去让一个声音能够完成你的创作思想,能够成为一个具体的体现在银幕中的声音,这是非常重要的。现在的录音系也是会在这方面给学生有大量的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在诸如沙漠里,大自然里,一个房子的结构里,一个机器里,一个分析器里,去展开自己的想象,体现自己的创造力。
现在我每年都要回北京电影学院讲几次课,现在学院的录音专业是国家级的特色专业,而且设备跟我们那个时候大不一样,现在的设备是世界一流的,我们学院的设备能够和国际上最先进的录音技术有很好的接轨,有助于学生毕业后立即适应社会。
电影具有很强的国际性,电影作品应该是面向全世界的,这就意味着北京电影学院需要全世界的技术支持和全世界的人共同关心。北京电影学院也聘请了一些外教,有时候也请国外的教授来院授课,这种教育理念非常好,对学生有很大帮助。因为我们需要国际上的电影人在这里沟通交流,让各个国家从事电影的人和我们一起来办好北京电影学院,能够让中国的电影更具有号召力,能够让我们的电影产品放在亚洲的货架上,放在欧洲的货架上,放在北美的货架上,让全世界都来欣赏。
BFA的七日纪享2007级导演系常笛
2007年9月1日,如愿以偿,我成为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07级本科班的一员。记忆中那一年的时间,仿若创造万物的七天。
星期一年少轻狂
我总是喜欢在一些紧要关头,冒着风险做个成则矣、不成便全盘颠覆的决定。和众多弃理学文的高中生一样,物理的低谷是推动我走向文科班的反作用力。在距离高考还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我告知父母和亲朋好友--我,想当导演。可如何让我这么一个既需要兼顾到学业,还毫无专业素质的高三考生在短时间内使得以达成所想呢?分班后,我有了足够的时间安排在课外的阅读与观片上。那时我偏好由小说改编的影片。小说的文字在我的头脑中被不断加入视听的想法、观念,一种当导演的冲动让我跃跃欲试、热血沸腾。都说每个人的心中有一个电影梦,这个种子在我的2007年生根发芽。
星期二暴雨将至
我是应届毕业生,头回参加艺术考试,缺少备战的经验,这使我不敢像有些考生一样同时报考几个学校,以广撒网的方式来保证有一条“大鱼”有幸被钓上。我觉得这样做时间难免相互牵制,必然会导致分心和盲目。在利弊权衡后,我决定孤注一掷,瞄准一个专业去努力。正赶上北京电影学院的导演系4年-的故事片方向招生,实属不易,于是决定抓住机会去牛刀初试。
我怀着碰运气的心理来到北京电影学院考察地形。在北京上学多年,从未踏足这里半步,可很快我发现这里很像是一个小的社区,在校园里金字塔达边的小栈道上,在身影奔驰的操场上,虽然当时是放假期间,留校的学生不多,但大家相互间的亲切与友好使我感到一种温馨和愉快。趁着寒假之际很多家长陪着像我这样的艺考生来这里看学校,临走除了必需的招生资料外,面对琳琅满目的参考书,许多家长大摞小摞地抱走一堆。我觉得这临阵磨枪也得挑准了再磨啊,最终我随大流地买了本《文艺知识小百科》,翻翻内容,大致是些艺术类常识的小词条解析,注释清晰明了,看看无妨。
没过几天报名火热开始,填写报名表的时候我竞用了两支不同颜色的笔,幸得好心人的慷慨解囊,我才磕绊着完成了报名。好在这种纰漏都是出现在考前,还有时间用来沉淀心境。2月28日,临考前准备的最后一天,意外在深夜悄然到来,我本准备靠着一夜的临时记忆去突击温习近几个月的电影相关资讯,就在边浏览网页边记忆重点时,一抬手,玻璃杯倒在了电脑上,杯子里的水丝毫不剩,显示器马上黑屏。我只得带着紧绷的神经洗洗睡了--看来忙中出错这话真是有些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