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 影 2008级摄影学院陆倩
高考之前,我对自己的未来有些说不出的困惑,不想投身高考把自己淹没在江苏50万考生大军中,所以我另辟蹊径,准备了一门专业课--摄影。选择这个专业之前我的水平也就是拍个“到此一游”的风景照,但我喜欢到处玩。日子久了,我发现了摄影的乐趣与魅力,我觉得自己做了一个正确的选择。于是我开始寻找学校,最终,选择了北京电影学院。
一年充实的备考生活
今天回想起来,我对那一年的备考生活仍旧感觉到“恐惧”,但不可否认,它是我人生中最充实的一段。周一到周五,我白天要上课做试卷,听老师诲人不倦的教导,晚上要看电影,看摄影方面的书籍。那时的我简直就是一个陀螺,严重休息不足,超负荷工作……由于我是在同济大学找老师教授摄影课程,所以我有一系列的摄影作业要完成,周六周日还要去上海上课,24小时除了睡觉就是忙。整整半年加上可爱的暑假我都是这样忙过来的,不过我忙得很快乐。当别人每天埋首在试卷堆、书堆里的时候,我可以看电影,我可以画素描,我可以出去拍东西,那时我觉得自己是自由的,至少我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在老师看来,我该好好念下去,准备高三冲刺,但我却经常周六周日请假去上海上课,每次老师给我开假条都很无奈地劝我,我可是不曾动摇过。人的潜能是可以被激发的,现在看来,我觉得正是当年的那种小冲动给自己带来了自信,这种自信可以给自己加分很多。
无意中从网上得知北京电影学院有假期辅导班,我犹豫着报了名--我必须在一模考试和辅导班之间选择,爸妈也是在考虑良久之后把选择权给了我。很庆幸,上课的结果证明我又做了一次正确的选择,如果说我之前的专业课是造房工程的第一步--奠基,那这次的10天课程就是在盖第一层楼,我以前学的东西开始变得系统,而且很有针对性。
时间易逝,以前期盼着专业课考试的到来,似乎考完就解脱了一般,但随着道这一天的临近,内心莫名地为这种不确定因素极高的考试忐忑--每年都有一万多人报考,但才录取寥寥三四百人,我能行吗?我惴惴不安地上了飞机,到北京的亲戚家安顿下之后,就马不停蹄地赶到北京电影学院报名。还好,之前来过这里,才没有对如此人潮涌动的报名队伍过度吃惊。我知道有些人为了考北京电影学院不惜花上两三年的时间去复读,这就是北京电影学院的魅力。
令人煎熬的考试
考试来临了,我试图让自己兴奋起来,这是我第一次有那么大压力面对一考试。
一试,是专业知识和摄影作品分析考察。作品分析是一项综合了专业知识和个人对摄影艺术感悟的考题,在考场里一坐就是两个小时,不敢有丝毫的怠慢。一试是一场分数战,不能为了一篇作品分析而将小题抛弃了,它们分值相加的力量不容小觑,所以就算是难题费时间,我也不放弃,自己满意的答卷应该是毫无保留的完整,如果是一分的差距让你与梦失之交臂,那当初青灯黄卷换来的也就只能是云烟一场。
接下来的两天,我急切等待着结果,虽然一直告诉自己你做得很好,但毕竟对手都不是等闲之辈。考图片专业的,一试将被刷掉一半人。“无论结果如何,我在做对自己负责的事,而且我尽力了”,这是我在看榜单之前跟自己说的,直到今天,我也一直用这句话来要求和宽慰自己。站在榜单前,细细地从头看起,就算知道自己的考号,内心也硬逼自己从头看起,生怕落下什么。001、005、008――――――085、087、088,是我,那一刻时间仿佛静止了几秒,现在想想觉得当时的那种感觉有点大喜过望。身旁的父亲抓着我的手一阵握紧,似乎比我还紧张、还兴奋。天下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子女学有所成吧。据父亲后来说,还好顺利,不然他和母亲肯定会很后悔。他和母亲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的,当时填江苏省的高考意向书时,我填的是文化与艺术兼报,我将为此付出选修课必须达B的代价,否则没有高考资格。虽然我填写 的时候认为自己肯定没问题,但父母不这么想,中国式的传统思想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没有很多的时间让我沉醉在一试成功的喜悦中,二试、三试的号角已经吹响,即使每一场间隔着两天的休息,也没有任何喘息的机会。二试中和我搭档的是我的后一号,我们互拍,虽然是考试,但当时气氛很轻松。二试看榜时,我也遇到了他,和他一起等待张榜,:,一起闲聊。可是,竞争毕竟是残酷的,当顺着考试号往下看,有我没他的那一刻,他的脸上只有“失落”二字,我没有办法去安慰他,我当时甚至是白责的,怀疑是不是自己没有配合好他,以至于让他落榜了。父亲在旁说了句“没关系,来年可以再考,机会总是有的”,他苦涩地笑了一下,然后挥手跟我说再见,但那抹笑告诉我们可能不会再见了。复读一年不是那么容易的--时间、精力、金钱除外,还要与自己斗争,而且我们最浪费不起的就是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