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无选择 2008级导演系沙漠
我别无选择地爱上了电影
小时候,跟许多孩子一样,我被家长逼着学这学那,内容涉及体育、音乐、书法、美术、舞蹈等等,热闹一番过后,也没看出我在这些方面有什么过人之处,慢慢也就懈怠了。每天守着电视,看电影。电影伴随着我的童年,成长中有电影相伴是一件美妙的事情,我别无选择地爱上了它。上着学,依然没有放弃的是看电影,心里一直有投身电影的梦想,但我所处的是一个循规蹈矩的生活环境,多数人都觉得看电影可以,但要说学电影就不实际。身边也一直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很多想法都无法与人分享。直到上了高中,我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坚定了自己的梦想,并且得到了父母的理解与支持。
好的辅导老师是成功的开始
考什么学校对我来说不需要思虑,学电影最好的学校就是北京电影学院。但如何考试?怎么准备?这些问题当时}我完全没有概念,为了摸摸艺考的底,我报了一个20天的编导班。这算是我第一次接触艺考,之前都是自己琢磨着看片子,并没有系统化地去学习。培训班的课程涉及表演、写作、视听分析等。可惜,培训班的学员水平参差不齐,遇不到强劲的对手,我觉得挺没劲的。
培训班完了过后,爸妈给我联系了一个从事影视工作的老师,周末给我开小灶。他是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研究生,讲课风格还是比较学院派的。
辅导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剧本创作方面,老师会让我当场练习讲故事,或者留作业回去写;其次是从导演乒演方面人手,我和老师一起拉片,分析色彩、景别各种元素的运用。有时候荚,我,我们就是看看MV、广告,随性地聊聊天。这位老师对我的影响很大,我觉得从他身上学到了关于电影的一些很正统的东西。电影这门艺术 比我之前想象的要艰难得多,不是光有梦想就足够自的,我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学电影,做电影,它同时需要你的经历,你对事物的判断,你对世界的理解。电影,其实是一个关于人的修行。为了梦想执迷不悟地前进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你不知道自己会得到什么,会失去什么。怀疑,踌躇,迷惘,都是这段时间里不断带给你的压力。当我在影像里领悟一种感情,感觉读懂了一点儿人生,那种文本所带来的快感就是我最幸福的慰藉。
半年下来,我觉得自己的水平已经上了一个台阶,但是一直以来,除了编导班的同学,我并没有接触过其他考生,自己的水平拿出来跟别人比,究竟到哪儿了,我心里也没谱,总是忐忐忑忑。
笔试考的就是生活
导演系的一试是笔试,卷子发下来,全是选择题,100道题,涉及专业的不是很多,其余的林林总总,有考英国乐队、知名球星的题,也有考软件知识和诗词歌赋的,就是一份社会大百科试卷。
回头想想,觉得笔试没有明确、具体的范围,它跟你上课学的东西不一样,考察的是个人的知识结构和对生活的关注程度。要对什么事物都保持新鲜和兴趣,多看书多看报多上网多跟人接触,而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导演得入世,先得学会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二试是晋级赛
一试是淘汰赛,之后的,才是晋级赛。
二试就是小组面试了,8个人一组,挨个轮流朗诵,接着抽题表演集体小品,最后是老师提问。朗诵是我比较欠缺的一项,我嘴有些懒,说话有些吞字,而且老是找不到朗诵的感觉,因此考前专门找了个老师辅导了一下,稍微有些改善,但我还是有些担心。但朗诵这一项可能看重的不是你有多专业,就像一种自我介绍,大方得体就行。
因为北京电影学院都是采取小组面试,所以想要在8个考生中脱颖而出,我觉得细节还是很重要的。例如穿着打扮一定要大方,言行举止要得体,这是对别人的尊重。不管是考官还是同学说话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倾听,自己再想一想,这样表达自己思路的时候才会清晰自然。
第二项内容是集体小品。一般情况下,抽完题后,老师会给一点儿时间,让同组的考生稍做准备,再开始表演小品。但我们那组的情况是老师规定我们在表演之前不能交流,不能准备,直接上。表演时可以交流,但不能用语言交流。这还是蛮出乎我意料的,需要快速地调整心态,做出符合这个情境内最佳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