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考学之路 2007级美术系杨华
2007年,我怀着对艺术的追求和对电影的梦想来到了我梦寐以求的学校--北京电影学院。转眼间,已经3年过去了,大学的学习生活让我受益匪浅。在这里,电影不再是梦想,专业的学习也更加让我明确了今后在艺术上追求的目标。每年报考北京电影学院的人数以万计,但最后每个专业就录取几十人。我很庆幸,我成为了这几十分之一。现在回想考学的经历,虽有几分的坎坷,但很快乐。
我考取的是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的新媒体艺术专业,这个专业是学院近几年才设置的,和世界上最当代的艺术教育接轨。它不但要求考生有深厚的绘画功底,而且要有掌握多种艺术形式创作的能力。了解到这个专业的课程中像VIDEO艺术、实验电影、互动多媒体艺术等等,都是基于学院电影教育平台延伸出来的课程,这让我对新媒体艺术专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确定了自己报考的方向,就要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
专业课的三试准备
北京电影学院的专业课考试一般分为三试,具体考些什么内容要参考前几届的招生简章。新媒体专业的初试一般分为素描、色彩创作、口试三部分。学画的人都知道,素描和色彩不是一朝一夕靠突击就能练成的。良好的造型能力和色彩掌控力是要经过长期训练。这个对于我来说不是问题,因为我从小就学美术,虽然中间断了一些时间,但高中又上了美术学校,所以很自信初试能够通过。复试是色彩创作,除了考察你的基本功外,还有你的创造力。我针对新媒体艺术专业绘画的特点,翻看了大量的资料,包括表现主义、抽象、具象表现、超现实等多种绘画风格。为了进一步深了解有关色彩创作的内容,我还参加了美术系办的考前辅导班,一个月的训练,让我对色彩创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逐渐学会用色彩去表现空间、时间以及物质质与物质之间的转换。三试是文艺常识和个人综合素质考察。对于文艺常识来说,光是参看《文艺知识小百科》是不够的,还要看你平时的知识积累。我们专业的三试,考的范围极其广泛。电影、音乐、美术、书法、政治、历史等无不涉及。虽然是综合能力的考察,但老师也会抓住专业的特点来问一些问题。新新媒体艺术属于当代艺术范畴,它是艺术发展到当代的前沿产物,包括多种艺术形式。
提前一年的准备
我在考学前一年时间里把古典艺术到当代艺术等每一个阶段的艺术史都看了一遍。观看了大量的艺术作品。只有熟读历史,你才能真正了解艺术是怎么一步步走向当代,而新媒体艺术又是怎么形成的。在自学过程中,我了解到什么是VIDEO艺术,看的多了,也就产生了兴趣,不但从书中阅读,而且从国外的网站上也下载了一些作品来分析和学习。久而久之,就产生自己去制作的想法,我开始构思创意,自己去拍摄、编辑一些VIDEO作品。在面试的时候,我展示了我的一个关于梦与情感的作品,这应该会给我的面试加不少分。除此之外还有一点是颇为重要的,因为我们考的是北京电影学院,无论哪一个系,都会针对电影理论与创作的学习而展开。所以我在备战考试的一年里阅读了大量的电影书籍,各国的电影历史,特别对中国的电影发展做了详细了解。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还看了将近两百部电影,那段时间可谓是如痴如醉。从法国的新浪潮到新德国电影,从意大利的新现实到现代主义,从美国的独立电影到商业大片,还有中国的第五代、第六代。那些经典的电影我都如数家珍。有人说看电影不在多,在于精,不过对于考前,我认为老师考察的是你的知识量,并不会涉及到非常专业的问题,毕竟这是上大学后去学习的。我想无论是做艺术还是做电影,都是实践者,北京电影学院的老师会很重视这一点,所以平时有意识地培养细心观察的能力和动手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考前的辅导班
我在考前参加了学校陵的辅导班,住的是蓟门里小区后面的地下室。地下室很闷,通风不好。我一般都是晚上才回去休息,平时就在学校里呆着。走在学校里,看到一个个同学的身影,多么希望自己也是他们中的一员。所以我非常珍惜辅导班的每一次讲课和每一次训练。老师会针对广告、美设、特技、新媒体这4个专业方向进行辅导。涵盖了基础素描、色彩创作,还有理论知识学习,其内容很有针对性。上课期间,我努力画画,和老师多交流,老师的每一次批评和指点都会给自己一次提高的机会。一个多月的训练后,我感觉自己进步不少。对每一个专业方向都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特别是在新媒体艺术方向,通过深入的学习,扩展了我很多创作的思路。考前班让我在北京电影学院呆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记得那时候,晚上我基本上都是最后一个走。在班里画完画,就开始看学习资料(这DVD和书籍),我想珍惜在学校的每一寸时光,那样我就不会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