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鞍华代表作:《疯劫》(19790、《撞到正》(1980)、《胡越的故事》(1981)、《投奔怒海》(1982)
许鞍华第一部电影作品《疯劫》是以发生在香港港岛龙虎山一宗凶杀案借题发挥,足以证明她其实并不想一开始就走“另类”。首先,选题上以轰动一时的凶杀案作为卖点,这已是一个商业元素;其次,影片所涉因为是一个三角恋而产生血腥和暴力,这个商业元素似比第一个元素的商业性更强。因而,在许鞍华处理本片时,她最大的挑战可能就是她如何以新的叙事方式、手法和画面效果处理并取得市场和观众认同。果然,许鞍华拍摄本片以炮制阴暗、鬼魅、迷离和血腥取胜。其实影片产并没有鬼。但因为以陈旧的街景、山林的疏影、腐叶的恶臭和尼姑的超渡等作主要景物、气氛烘托,同时安排了一个疯子角色,时而作出惊吓怵目效果;又以一个少女角色(张艾嘉饰)视点带出事件,与观众共同探索血案真相,而时空交错、多视点的叙事结构让故事说来更显扑朔;此外,许鞍华除了从官感刺激增强视觉感外,其映象动感流畅、突出细节实感无疑都能让本片凸显出别致的、与一般商业片很不一样的风格。影片最后安排从死去孕妇剖腹取出活生生胎儿,不啻是留出一个想象空间:是人性丑恶一面的延续还是一次脱胎换骨的新生?
《疯劫》是一次从商业的出发。这是肯定的。只不过,作为女性导演(本片编剧陈韵文也是女性),以她(们)细腻敏锐的触觉和对电影语言的新诠释,在凶杀案类型片中它作为较突出作品,首先让人们颇意外看到女性创作者有时候特有的阴灵想象力是更让人们获得出乎意的满足,因而会留下深刻印象。
许鞍华第二部作品《撞到正》(1980)个人感觉是她迄今为止最好作品之一。如果说因为其首作《疯劫》的怵目和惊恐会让人感觉持异,那末本片许鞍华却再一次给人意外的是那份惊喜。
《撞到正》说的是一个鬼故事:一个粤剧戏班到一个小海岛上演出,不料遇到竟是一群鬼。原来这一群鬼本是军人,在战时吃错了药而集体身亡,全成了冤鬼,一直要要找替身,如今来了一个戏班,又是一个群人,太好了,于是要找他们作替身。鬼故事自然无奇不有。但本片奇就奇在它不但不恐怖,反而搞笑连连,生猛活泼,十分惹笑。除了萧芳芳饰演本片女主角份外出色外,影片拍出了灰谐搞笑和充满动感的肢滑稽感自然也是重要的。萧芳芳是小剧团的二帮花旦,一直与正印花旦不和,为争演出而斗个不亦乐乎,偏偏又遇上闹鬼,却不料萧芳芳不但不怕鬼,还把众鬼们气歪了!全片节奏紧凑、戏味十足、细节精彩和富于岭南乡土气息的设计,虽时有惊吓,但随即是笑声不绝。鬼笑片虽非本片为始,但是像本片那样拍来生动有趣兼别具灵气又富地方色彩的,确不多见。与《疯劫》的阴灵风格相迥、大异其趣。换言之,许鞍华拍摄小成本、小题材的类型片能以小见长,甚至时有信手拈来之感,足见她电影技巧的圆熟。
事实上,这是否从另一面证实了即使当时已被称为新浪潮的许鞍华们本来就具有拍摄商业片的素质?本来就撇不开娱乐性、商业化的追求?之所以被认为“新”,其中也可能含有一种新鲜感而已?
《胡越的故事》(1981)似再进一步作出这样的证实。
这无疑是一个富于传奇性故事:周润发是越南南方华侨,当过兵。但后来越南南方解放了,他逃亡至香港,与女性笔友缪骞人会面,但是,真正恋人是同是天涯沦人的钟楚红。钟后来被骗至菲律宾,周追至,被迫沦为杀手才能将恋人救出。影片在特定和空间和特定的时间内看的话,在当时确实让人感受到慷慨悲壮。因为当时香港是越南南方难民选择逃亡的第一地,而且过去两地往来本来就较为密切。因此,从1970年代中期至1980年初,越南南方难民逃来港成每日必有新闻时,本片的出现一下就打破港产片过去视野狭窄的局面。因而本片故事虽然传奇,但放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格局下,从另一个则面看,却也有其实感之处,同时本片也拍出了慷慨沉痛的男儿悲歌。无处为家的周润发如是,另一个落泊职业杀手罗烈亦如。
越南在那个时代毕竟是世界范围内的焦点。故此,当《投奔怒海》(1982)出现,人们发现它比《胡越的故事》挖掘得更深、更大气和更具国际视野,完全跳出了港产片原来一向局促小器格局。这是港片一次难得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