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是这样的吗?许秦豪电影里的
中国文化
我喜欢分析韩国电影里的中国文化,这对我来说相对容易。我们知道朝鲜文化历来受中国文化影响颇深,这从许秦豪电影和他的
访谈里也可以管窥一斑。
中国文化是儒、释、道三种文化的融合。儒家思想告诉人们如何处理社会中的各种关系,道家阐释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佛告诉人们怎样在未来去个好地方。碰巧我发现许秦豪似乎和这三方面都沾了些联系。有一个中国记者说,许秦豪有一种佛象;许秦豪自己说,他在大学
学习哲学的目的是学习人怎么生活、生活的方法;他还说过:“大学时我学哲学,一直就比较喜欢自然的东西,比如中国老子、庄子的思想。”这样将许秦豪这个人与中国文化扯上关系似乎有些牵强,我手头也没有更多有关许导的
资料,所以,最后还得依赖他的电影,去寻找里面的中国文化。
中国
文学的开端一般认为是《诗经》,《诗经》代表了中国文学的最高成就。《诗经》的第一首是《关雎》。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我看许秦豪的三部曲都具备这样的特点。
“关关雎鸠”讲的是男女之爱。孔子说过,“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也”,只要生命存在,就一定有这个大欲。但无论是东方文化还是西方文化又都认为性是罪恶的。中国有“万恶淫为首”,西方有“夏娃吃苹果”的故事。该如何看待性这件事,孔子的“乐而不淫”是较好的解答。今天“淫”这个词狭义为性行为,但孔子的“淫”有广义的解释,是“过度”。所以关雎乐而不淫,就是不过分,就是“发乎情,止乎礼”。
《八月照相馆》讲述了一个纯情的故事。年青活泼的德琳由于工作的关系,每天都要到永元的相馆跑一趟,日复一日,他俩之间凝聚了一股暗流。爱情来了,永元却死了。电影描述两人的感情是淡泊的,两人从头到尾没有牵手,只在结尾永元进了天国,以画外音表白了爱情。影片最感人的一幕是,得知自己即将进医院做最后的治疗,再没有机会看到德琳,永元坐在咖啡馆里,隔着玻璃,凝望阳光中的女主角,他的手指隔着玻璃,仿佛抚抹女主角的笑容,那么亲切可人,永元以此得到温暖的慰藉。许导演镜头下流动的是绵长内敛的温暖,安稳平静的镜头,舒缓流畅的画面,淡淡的温情脉脉,爱以一种“发乎情,止乎礼”的方式表达着。
在《关雎》诗中,有一句“求之不得,辗转反侧”。虽有哀怨,却不悲痛。仅以“辗转反侧”饰以淡淡伤感,即为孔子所说,“哀而不伤”。
《春逝》和《外出》都同样讲述了一个为爱而伤的悲情故事,故
事情节都不跌宕起伏。《春逝》是一个失恋的故事,画面唯美,悲痛情节处理得较抑制,好像一场温馨的恋爱过程,但又转瞬即逝,像樱花一样淡雅又短暂。许导演说,他看过很多中国的唐诗,有很多是描述春天逝去的伤感,他这部片里用春天比喻年轻人,美满的爱情流逝了,所以也带著淡淡的伤感。
《外出》的故事要激烈一些,它讲述了婚姻中遭遇背叛后的愤怒和复仇的情绪。但整个影片看下来,依然可以体会到许导演一贯的“哀而不伤”的情调。镜头语言处理得相当有控制力。看到妻子手机里不堪的言辞,男主角只有一个丢手机的镜头;影片甚至没有描写看到丈夫与女子热吻镜头时妻子的反映;遭遇背叛的两人同时也背叛了自己的配偶,影片不肯花多一点片段去描写两人的爱情;产生了爱情的两个人面临分手的伤感,许导演让他们彼此错过对方,不肯进行正面描述。结尾是“哀而不伤”的完美体现,四月的雪花纷纷坠落,分处异地的两个男人和女人脸上流露出欣慰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