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拍摄《森林之歌》,摄制组专门请来美国“国家地理”频道自然类纪录片专家尼尔耐汀和罗伯特普尔给“森林集中营”的成员讲了30天的课。“掩体”是这次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一。这东西听起来不难,可一旦进入森林实际操作起来,所有不可控的因素都涌了上来。
摄影师王路清楚地记得拍野猪的情景。在请专家指点了野猪最常出没的区域之后,王路和助手就在附近选好位置,搭建了掩体。很快,野猪就真的出现,并一路走到距离掩体不到5米的地方。王路眼看野猪渐渐逼近,很是兴奋,以为能拍到一批精美的画面。不成想,忽然一阵大风吹过,掩体顿时被吹倒了。人与摄影设备完全暴露在野猪面前。野猪见势不妙,扭头就跑。“比刘翔跨栏还快。”
李文举和王路在霸王岭拍摄长臂猿时也遭遇过这样的“窘境”。科研人员告诉他们,当地一共有12只长臂猿,分为两群。在了解了这批长臂猿的生存状况后,他们决定拍摄B群,这是一个已经出现老龄化趋势的群体,由5只长臂猿组成。
他们选了雨林中一棵不知名的果树。天没亮,就早早地前往潜伏。在树上,他们挂起了伪装网,搭了些树枝,搭建成了掩体。随后王路架起机器,在这个掩体中等待。
当王路打开机器准备调试时,一只长臂猿竟突然出现在他面前的树枝上。王路立即抱住机器准备拍摄,可手指还没碰到开机键,那长臂猿一揽树枝,只荡了一下,就不见了。此后,藏在掩体内的王路再也没有看到过长臂猿的踪迹。
这样的尴尬问题,国外的自然类纪录片拍摄者也常常碰到。尼尔表示,拍摄野生鸟类的镜头,必须花一个星期甚至更久的时间,以便借助掩体逐渐靠近。而做了掩体后,最主要的就是要耐心等候了。“有时候,我自己也不知道是不是能拍到(野生动物的镜头),我通常在那一坐就是十四五个小时。”尼尔举了个例子:拍秃鹰时,雌秃鹰在那坐了6个小时,什么都没做——你又能拿它怎么样呢?
掩体也会给拍摄者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王路就成功拍摄到了星鸦检查自己所储藏的食物的镜头:啄出一颗松子,最后却因为当年所藏不多,不忍吞下,又塞了回去。北方的针阔混交林树木茂密,视线很易受阻挡。王路在掩体内守了4天,才成功拍摄到这组精彩的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