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注定是冯艳的缘分。
从1993年开始,冯艳就和一个叫小川绅介的人心灵相系了。直到14年后的今天,纪录片《秉爱》荣获了2007年日本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亚洲新浪潮“小川绅介奖”,这是一种呼应,也是一份答卷。
1992年,这位年届56岁的日本纪录片大师小川绅介刚刚病殁。为了纪年这位不断“追求纪录片中至高无上的幸福”的大师,隔年10月在日本山形县举行的第三届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上,主办者专为大师举办了“小川绅介追悼特集”,同时还出版了小川生前谈话录《收割电影——追求纪录片中至高无上的幸福》。当时,正在日本攻读经济政策学博士学位的冯艳,糊里糊涂地被朋友“拽”进了这个纪录片的节日里。
冯艳说:“当时对纪录片的知晓程度,仅仅限于新闻简报。在没有一点儿免疫力的情况下,我一下子就被纪录片所具有的现实力量给击倒了。”这一年,冯艳刚过而立。
这种莫名的震撼,就此改变了一个人的生命形态。此为契机,冯艳从经济学学者的预想道路上,转而成为了一名纪录片工作者、推介者。很自然地,冯艳开始为日本一家电视台拍摄一些DV作品。同时,开始着手翻译那本小川生前谈话录。1995年,一本名为《小川绅介的世界》被台湾一家出版社出版。由冯艳翻译的这本书,被中国许多纪录片人拜为“圣经”,几经脱销,仍有爱好者翻印、传阅。直到2007年,冯艳又重新翻译、修订了这本书,大陆版本名为:《收割电影——追寻纪录片中至高无上的幸福》。
大师的心智和精神之光,就这样浸润着冯艳的纪录片创作。1994年,冯艳凭着直觉来到长江边上,开始拍摄长江边的女人们。就是在这时,冯艳“撞”见了张秉爱。
纪录,成了一种精神的力量,成了一种生存的方式——这是冯艳在1988年从她的出生地天津去往日本留学时不曾想到,2002年她会为了拍摄纪录片而回到中国;这也是冯艳在1984年毕业于天津外国语学院日本文学专业后,前往天津那家药材公司外经科当翻译时不能想见的,在将来的某一天,拍摄纪录片竟然成了她的职业……生命就是这般的奇妙!
在天津河西区的一个马路边上,我见到了应约而来的冯艳。就像三年前我在昆明“云之南纪录影像论坛”上见到的她,清瘦、干练,依然带着一种反璞的真意。就像这冬日的正午,清洌中有着一些温暖。
受访者: 冯艳 纪录片编导
访问者: 刘 洁 中国传媒大学 副教授 博士
时 间: 2007年11月21日
地 点: 天津河西区科技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