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打开艺术天窗,探求魅力真谛。欢迎大家来到《艺术大讲堂》。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没有,在我们身边,手拿DV机拍摄的人越来越多了,在电视上也经常能够看到DV拍摄的纪录片作品。说不定您的家里就有一部DV机,或者您就是一位DV高手呢?那么到底什么是DV,什么又是DV纪录片呢?今天我们很高兴地请到了这方面的专家冷冶夫先生,大家欢迎。
冷冶夫: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纪录片委员会副会长,中央电视台高级编辑,中外多项电视奖评委,中国传媒大学等多所高校客座教授,《凤凰卫视》中文台节目策划人,全国百优电视工作者。
26年来共创作播出纪录片《毛泽东》、《中华之门》、《让历史告诉未来》、《女子特警队》《纸殇》《悬棺》《躁动》等2000多部(集),出版《电视纪实与创作》、《电视纪录片研究》等专业书籍19本,作品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中国新闻奖、中国电视奖、金鹰奖等国家级奖项80多个。
冷冶夫:大家好。说起DV,相信大家都不是很陌生,在座的各位可能有人就使用过DV,至少是见别人使用过,那么我想先了解一下,就你们看来,什么是DV呢?
冷冶夫:对现场观众回答的评判。在具体讲述之前,我想先给大家看一部DV纪录片,再增加一点感性认识。
(放一部较有代表性的DV纪录片)
主持人:看来DV纪录片与传统的节目相比,还是体现出自身非常鲜明的风格和个性。
冷冶夫:没错,DV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崇尚个性,它要求用平民视点观察和拍摄平民生活。与其说DV的这种理性开辟了一种全新的纪录片采集方式,倒不如说它选择的是一种立足民间的个性化创作态度。这种态度主张把镜头对准社会底层,以平等的眼光、平静的心态、平和的意识、平实地纪录普通百姓的生活细节和生存状态。这种“独立思考”的个性选材方式,打破了过去一些电视媒体把国家大事、英模人物、重大事件作为纪录片创作准则的框框,更多地溶入了“平等记录”和“客观纪实”。
主持人:那么什么是“平民视点,个性化创作”呢?
冷冶夫:平民化实际上是一种创作思想和思维品质。即:用平民视点观察生活、观察社会,具备大众意识,创作出观众喜闻乐见的无愧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作品。而个性化创作的结果,也决不是在社会底层寻找“另类”,而是指创作者的视野更开阔,作品更具有独创的风格,更贴近人民群众,更能融入我们这个社会。
对DV纪录片平民化创作风格的思考:
1、 DV题材作品创作不应该忽视艺术审美的大众化、
2、 DV创作对故事发生场景的生活化选取应有严格价值取向。
3、 DV作品艺术创作风格应追求画面语言的工整和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