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对于戏曲剧本的解读是舞台艺术创作的基础,是对全剧节奏与风格进行准确把握的基础,更关系到“二度创作”能否精彩成功。显然,沈斌不是拿到剧本就排戏的导演,但是他的导演工作却是从拿到剧本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了的。剧本的时代背景、人物关系、情感走向乃至矛盾冲突等等,全都要了然于胸并且有独特的理解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导演构思和导演计划。
这似乎是每一个戏曲导演都要做而且必须要做得好的工作,但是,纵观沈斌的作品,他对剧本的解读能力已经形成了独特性。这种浸含着思考轨迹的独特性使他的剧作以更为精美的方式呈现于舞台。
首先,沈斌善于在分析剧本主题的同时寻找它的体现形式,分出主线与副线,从而确立剧作整体风格,也就是清楚地展现出剧本到底要“表达什么”的问题。《长生殿》的主线与副线的确立可以说是这部剧作是否成功的一个关键。《长生殿》是古典文学名著,既是一个浪漫唯美的爱情故事,也是一个家国兴衰的政治寓言。“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在历史与文学的阅读视野里,《长生殿》不可能是一个简简单单的爱情故事。因此,让这部古典文学名著在保留原作思想和艺术精华的基础上,重新呈现于舞台,就必须对人物、主题作出新的解释和处理。
沈斌对于《长生殿》主题的解读和理解定位于:“一是爱情的,一是政治的。然而对李、杨的爱情是值得歌颂的,因为这种“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生死不渝的爱情,依然是我们今天一种理想的爱情,依然能引起我们的共鸣和感动。……由此可见,李、杨的爱情之中就包含了政治内容,《长生殿》是在特殊政治背景上的爱情戏。”
于是,《长生殿》的剧作主题定位为“特殊政治背景上的爱情戏”,这样一来,全剧的主线与副线就立刻展现清晰:李、杨爱情是全剧的主线,历史背景与政治隐喻则是副线。这样的主题解读是有利于进入二度创作的,因为政治隐喻要通过一对恋人的生离死别来传达。
在这个纲领性的解读框架之下,沈斌将全剧八场戏由“定情”、“楔游”“絮阁”、“密誓”、“惊变”、“埋玉”、“骂贼”、“雨梦”进行比重的重新分配,除“楔游”、“骂贼”二场戏描写政治斗争的背景外,其他六场戏侧重表现李、杨的爱情。在第二场“楔游”与第七场“骂贼”中,突出表现唐明皇的沉缅声色与不理朝政。
这样两条线因此形成交织与映衬。同时,主线受到副线的制约,副线则成为推动主线发展的主要动力。这样不但解决了主线和副线如何结合好的棘手难题,也更突出了剧作要表达的主题。在表现生死不渝爱情的同时,也引发了观众对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