坠胡是由小三弦改制的,又名坠琴或坠子,又叫二弦。这种乐器既能独奏又能合奏,它的音域非常宽,声音柔和,音量也比较大,与别的乐器有所不同的是它可以惟妙惟肖的模仿人声、唱歌、讲话,甚至鸟兽的叫声等等。流行于我国中部,是河南坠子、深泽坠子、山东琴书、吕剧、曲艺的主要伴奏乐器。
坠胡由琴杆,琴轴、琴筒、琴弓、琴弦、琴马等组成。琴筒为硬木、红木或黄桐木,八方形,前口蒙蛇皮,后口有镂空的边框。琴杆部份与三弦的琴干相似而较短。全长约 90 公分,兼做指板,张两弦,架于弦马上,弓在弦内运行。用马尾竹弓拉奏。四度定弦A、d,音域约两个半八度。坠胡音色高亢、柔美,除用于伴奏之外,还用于独奏和器乐合奏。
相传,在清代(公元1644——公元1911)的康熙年间,皇帝御旨,撤掉宫廷戏班,艺人们只有流落到民间卖艺,有一天,一个艺人的小三弦被老鼠咬坏了蒙皮,可是马上就要演出了,情急之间,这位艺人就用薄薄的桐木板代替,又把胡琴的弓子夹在两根弦中间拉奏,这样,一个既可演奏乐曲,又近似人声的乐器就诞生了,这就是坠胡。
已研制出的坠胡有深泽坠胡、三弦坠胡、坠板胡三种
河南坠子传到河北深泽后,吸收评剧、河北梆子的营养并结合当地风俗习惯,形成了新的地方戏曲深泽坠剧,伴奏的坠胡也由木板改为铜板,使音域更加纯厚、优美,形成深泽坠胡。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上海音乐学院研制成功三弦坠胡。琴筒用钢板制成,筒长和直径均为10 厘米,前口蒙以蟒皮,琴杆长90 厘米,3 条琴弦定音为d 、a 、d1 ,使用双毛弓,第一股弓毛置于a 、d1 两弦间,由右手中指控制,第二股弓毛系得稍松弛,置于d 、a 两弦间,以右手无名指控制,可以拉奏单音、双音。音域向低音区扩展了五度音程,可由d~d4,达四个八度。音色明亮、纯厚,双音结实、饱满。
三弦坠胡既保持了坠胡原有的特色,又发展和丰富了表现力,最适于演奏活泼、流畅的乐曲,并可以模拟打击乐器、人声和某些动物的鸣叫等音响效果。
七十年代,还研制出一种新乐器——坠板胡。它由琴筒、琴杆、琴头、弦轴、山口、弦马、琴弦和弓子等部件组成。结构是采用了高音坠胡的琴杆和板胡的琴筒,琴杆全长60 厘米,琴筒前口直径10 厘米,长6 厘米。
坠板胡音域宽广,在河南曲剧伴奏中,定弦为g 、c1 ,音域由g ~g3 ,达三个八度。音色介于坠胡和板胡之间,低音柔和近似坠胡,高音清晰,纯净。
坠板胡除适于独奏外,与其他乐器合奏音响也融合协调。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最适于豫剧和曲剧等河南地方戏曲音乐伴奏,也适于独奏或为歌舞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