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才艺展示——少数民族乐器演奏——月琴
月琴,我国汉、彝、苗、侗、布依、白和哈尼等族人民共同喜爱的弹弦乐器。历史久远,流传广泛,音色清脆,常用于独奏、民间器乐合奏、歌舞、戏曲和说唱音乐伴奏。
月琴音箱呈满圆形,琴颈短小。全长62、音箱直径36.3厘米。琴颈和音箱边框用红木、紫檀木制,边框用六块规格一致的木板胶接而成。面板和背板桐木制。箱内置两道音梁,支两个音柱。四轴,四弦,每两弦同音,五度定弦。琴颈和面板上设八或九个品位。也有二弦、三弦的月琴。音域两个八度。演奏时,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执拨弹奏,技巧有弹、拨、撮、滚、扫滚、按、颤、滑、吟等,用于京剧、楚剧等戏曲伴奏。
月琴的历史
月琴是从阮演变而来的乐器。自晋代起就在民间流行,约从唐代起就有月琴之名,取其形圆似月、声如琴。来陈旸《乐书》:“月琴,形圆项长,上按四弦十三品柱,象琴之徽,转轸应律,晋阮咸造也”。当时和阮相似,后来逐渐变化,清时月琴就与阮完全不同了,比阮简化,琴杆变短,音箱呈满圆形, 而且在各族人民中广泛流传。
我国的月琴在唐代传入日本,19世纪3O年代达到最盛时期,遍及一般人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月琴在日本被禁,战后才又恢复。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改革制成宽颈月琴。长67厘米。十八至二十四品,定弦g、d1、g1、d2,音域g—c4。用尼龙缠钢丝弦。
]月琴的地位
月琴,云南少数民族叫做“弦子”,是成年男子必备之物。
云南月琴种类很多,以“镇南月琴”最著名。“镇南月琴”制作精细,历史悠久,音色清脆。镇南就是现在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南华县 “镇南月琴”有圆形和椭圆形两种。品位音阶与琵琶大致相同,一般为四弦,也有两弦的。琴身多揪木板做成,也有用闪片板(薄松木材)的,讲究的还有用楠木做的。琴头大都雕成一个龙头饰以龙须。琴的正面板上雕龙刻凤,有的还在琴面正中镶上一面小圆镜。小伙子们抱琴弹奏时,龙须上下点动,圆镜闪闪发光,龙飞凤舞,活灵活现。
月琴既是兄弟民族叠脚跳歌时不可缺少的伴奏乐器,又是小伙子抒发自己情思的特殊工具。由于它音色清脆悦耳,节奏鲜明,轻轻弹动,有如丝丝细雨;急促拨弄,犹如万马奔腾。小伙子们常常用优美的琴声,引来自己心爱的人。在恬静的月夜里,姑娘们踏着琴声,走到山寨边的树林里,跟自己情人相会,互相倾诉爱情。彝家人称道:“响篾是姑娘的心声,弦子是小伙子的伙伴。”
月琴的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月琴也在不断变化发展中。比如,月琴传到了台湾以后,形状有了一些小变化。台湾月琴的颈较长,音箱为木制圆形,偶有6角形或8角形,面板常用台湾泡桐(台语称梧桐,玄蔘科)制,设4项7品,张2条弦,偶有3条弦(其中2弦同音),以纯4度定弦为主,演奏特定曲调(比如台湾恒春民谣曲牌《四季春》)时用纯5度定弦。早期用蚕丝弦,现常用尼龙弦,颇流行使用钓线。是台湾歌仔戏、歌仔说唱、民谣说唱重要的特性(特色)乐器。闽南的歌仔戏(芗剧)和歌仔(当地称锦歌,民谣的总称)说唱亦使用台湾月琴。台湾壳子弦(壳仔弦)、台湾大广弦、台湾品仔(台湾笛)、台湾月琴在台湾合称4大件。
月琴的结构
月琴结构和阮近似,不同处是在琴身中胶有音梁和支有音柱、琴颈短小。月琴由琴头、琴颈、琴身、弦轴、琴弦和缚弦等部分组成。
琴头和琴颈是用一整块紫檀或其他硬木制作。琴头顶端的装饰,是单独用木料雕塑成龙头或其他图案,再胶粘上去。琴颈上部开有弦槽,槽侧并有安装弦轴的圆孔。琴颈下端有方形木杆装在琴身上。
琴身是呈扁圆形的共鸣箱,由面、背、框板胶粘而成。框板用6快规格一致的木板胶接成一圆形琴框,上下开有装入琴颈方木的孔眼。它的两面粘着面、背板。面板和背板是月琴发音的共鸣板,用纹理顺直均匀、无疤节和木色一致的桐木制作。在面、背板中间横置两道音梁,中间支有两个音柱。
弦轴用黄杨木,外表刻有斜条瓣纹,拧转的一端还嵌有象牙或骨饰。
琴弦用丝弦、尼龙弦或尼龙缠钢丝弦。以钢丝尼龙弦的效果最好。
缚弦用红木或竹子制作,粘在面板下部的中间。
月琴的用途
月琴可用于独奏、器乐合奏和为歌舞、戏曲、说唱音乐伴奏。它是京剧、评剧、豫剧、楚剧、锡剧、桂剧和台湾歌仔戏等戏剧的伴奏乐器。在京剧文场中,月琴和京胡、京二胡合称三大件。豫剧使用大八角无品月琴伴奏,它和二弦、三弦合称三大件。月琴也用于说唱音乐四川清音伴奏,这种曲艺形式是清乾隆年间由民歌小调发展而成的,深为四川人民喜闻乐见,以前,艺人多在茶馆坐唱或在街头即地做场演唱,用琵琶或月琴伴奏,故有“唱琵琶”或“ 唱月琴”之说;20世纪50年代后,四川清音不断丰富提高,伴奏乐器还增添了胡琴、碗琴、檀板和竹鼓等。在彝族地区,月琴是民间歌舞的主要伴奏乐器,它还为50年代诞生的彝剧伴奏。在广西隆林,苗族常用月琴演奏器乐合奏曲或独奏曲。在素有“音乐之乡”誉称的湖南通道,侗族常用月琴与芦笙等乐器一起合奏。在云南大理,月琴是仅次于白族龙 头三弦的弦鸣乐器,还用于白剧伴奏。月琴在彝族、哈尼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人民的音乐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常用于男女青年的社交和恋爱生活中。在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和喜庆的“跳歌”、“跳坡”等活动中,它更是不可缺少的、用于传情达意的乐器。弹琴者一人或数人边弹边跳,众人则随后围圈踏节而舞。
月琴的演奏
演奏月琴时,将琴斜抱于胸前,左手持琴按弦,右手用食指或执拨片弹拨琴弦发音。拨片用竹片、牛角片或骨片制成。月琴常以五度或四度关系定弦,四弦月琴即可两弦定同音,又可每弦各定一音。一般定弦如下:二弦月琴定弦为:d1、a1;e1、a1;g1、d2。 三弦月琴定弦为:g、d1、g1;g、c1、g1。四弦月琴定弦为:d1、d1、a1、a1;a、d1、g1、c2。长杆月琴定弦为:g、c1、g1、c2。在四川凉山,三弦月琴定弦有两种,用拨子弹奏的月琴定弦为:e1、a1、e2;用手指弹奏的月琴定弦为:d1、a1、d2。在云南墨江,彝族聂苏支系的月琴定弦为:f1、f1、c2、c2。在广西隆林,苗族月琴定弦为:d1、a1、a1。月琴的音色悦耳、动听,高音清脆、中音明亮、低音丰满。用拨片弹奏的月琴,右手奏法以弹、挑、滚为主,有时也用撮、扫滚等,并有独特效果的“刮品”技巧。左手则有按、颤、滑、吟等技法。用手指弹奏的月琴,还吸收了柳琴、琵琶等弹弦乐器的技巧。四川凉山的月琴,由原来两弦一个八度发展为三弦三个八度音域后,演奏上既保持了本民族的风格特点,又突破了旧的传统,还吸取三弦和琵 琶的技法,弹、拨、挑、扫并用,还不时加上双弦、和弦和持续音等种种变化,扩大和丰富了表现力。弹奏舞曲时,还常用手指敲击面板,以增强热烈气氛。
月琴乐曲
月琴乐曲丰富多彩,各民族、各地区又有所不同。彝族较著名的传统独奏曲有:《刮地风》 、《野马过河》、《一对鹅》、《六背腔》、《甘洛调》、《数西调》、《雷波调》、《威宁调》、《大理调》、《草皮调》和《嘎木调》等。哈尼族月琴曲有《过山调》等。
月琴著名演奏家
刘训毅个人简历
天津京剧院实验团月琴演奏员。6岁开始学习月琴,1988年考入天津艺术学校京剧班,1995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同年留校进修。1999年进修毕业后调入天津京剧院工作,至今学习月琴已有22年。在校期间曾先后从师于于学森、张连弟、王志祥、董生、郑伯林、杨建、王志林、王悦、汤振钢、吕玉勇等多位艺术家。
1999年开始由“京胡圣手”燕守平老师介绍跟随月琴演奏家尚长贵老师进行细致严谨的学习,并于2005年拜在尚老师门下成为开门弟子,成为京剧界的一段佳话。拜师后进步更是突飞猛进,是业内不可多得的后起之秀。
在校期间曾多次代表天津艺术学校多次出访国外,年仅15岁时曾被天津京剧团借调参加新编剧目《大山情》的排练及演出。在京剧院近期的著名剧目《妈祖》中担任主要伴奏。在2005年十月份举办的第五届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奖赛中担任主要伴奏,协助剧团的演员共获得五项金奖。在繁忙的排练演出之余还曾在天津市艺术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培养年轻的月琴演奏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