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静之,1952年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在北京长大。1969年上山下乡,在黑龙江省劳动六年,河南农村插队两年。期间务农,做工,演戏。1977年返京。1984年中文大专毕业。
1982年始有作品发表。诗集《幡》(1989年)。散文集《美人与匾》(1991年),《酒话》(1993年),《一地景象》(1997年),《风中沙粒》(1998年),小说诗文集《骑马上街的三哥》(1997年)等十余种。
1995年应约开始影视文学创作,曾写编过电影文学剧本《吹笛人》、《大地》、《呼我》、《因为有爱》、《平原枪声》、《刘邦》等。电视连续剧《琉璃厂传奇》、《康熙微服私访记》 一、二、三、四部、《五月槐花香》、《铁齿铜牙纪晓岚》 一、二、三部(主要编剧),《宋莲生坐堂》等。
1997年创作歌剧脚本《夜宴》 。
1998年7月在英国首演。现已在比利时,香港,法国,澳大利亚,美国等处上演。
2002年创作话剧《我爱桃花》2003年北京人艺首演,并于2004年参加中日韩三国戏剧节的演出,创人艺小剧场话剧过百场纪录。
2003年创作电影剧本《千里走单骑》;
2003年创作电影剧本《赤壁之战》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作家协会驻会作家。
作品风格:
邹静之邹静之邹静之是诗人出身,因《康熙微服私访记》和《铁齿铜牙纪晓岚》而知名。这两部红遍大江南北的电视剧展现了编剧邹静之的创作才华,而这种解构主义的反讽特色俨然已成邹静之和“铁三角”的金字招牌,导致续集接二连三相继出笼。然而就在《铁齿铜牙纪晓岚3》还没有完成的时候,另一部大戏《五月槐花香》中途杀出,在邹静之脑中挥之不去,非吐不快。
邹静之曾坦言,自己曾经非常反感写实主义,而不喜欢的原因是“从小被灌输这种手法是表达情感的唯一正确手段,这样的教育把最可贵的文学想像力给活生生地扼杀了。所以,邹静之写《康熙微服私访记》的时候决定偏偏不按现实主义手法写,就走反讽路线,让它天马行空,无拘无束。
而刘恒写的《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对邹静之是一大触动,它告诉邹静之写实主义永远有魅力。如果说后现代风格的写作拼的是才气,那写实主义拼的就是对人生的透彻理解。邹氏电视剧另一公认的好看之处是台词写得精致凝练,邹静之把这归功于早年的诗歌创作生涯:“诗写得多了,你就会感到语言也像音乐一样有美妙的节奏,后来创作剧本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地把诗歌的韵律移植到电视剧中,所以我特别感激那段日子对我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