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华语
娱乐圈能够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得益于强劲林立的
艺术院校,它们为娱乐事业的欣欣向荣立下了汗马功劳。张艺谋、陈凯歌、姜文、巩俐、
赵薇、章子怡、汤唯……这些“学院派”星星们历经艺考之后一路飞奔,也刺激着无数
梦想成功的青年们铆足劲儿冲向艺考,这中间有真正热爱艺术的,有渴望成名、成星的,有图个文凭图个名的……总之,艺考不再只是简单的艺术
考试。
3月15日,
北电相声
喜剧班加试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这个今年新增的
专业在各界一度引起极度争议,冯巩、巩汉林、姜昆这些相声界的
明星们都应邀做了今年的
主考官。目前北电考试已进入三试阶段,据
表演学院副院长王劲松透露,经过三试和加试之后,今年普通
表演班将有180人获得艺术考试合格证。而进入三试的119名相声喜剧班的
考生中,至少有60人能过关,淘汰率并不会很高,所有院系的最终发榜时间预计将在3月20日统一发榜。然而与11333人的
报名人数相比(去年10670人),淘汰率达到了98%。
中国传媒大学今年686个
招生计划吸引了18000人报名,淘汰率同样令人咋舌。
辛酸史、潜规则、美女帅哥,所有的噱头都隐藏在这些看似简单的数字背后,而每年艺考爆不完的料引得
媒体蜂拥;考生、
家长、
学校、
艺考培训学校以及媒体,一场艺考的擂台赛在各方发力下被搭建起来了,赛中赛、局中局,在每一年的开年狼烟四起。然而风生水起、草木皆兵的艺考到底考的是什么?考的是谁?谁在背后推波助澜?谁才是真正站在擂台上PK的人?
考生:是追名还是逐梦?
为了使“艺考”更有把握,部分考生采取“全面撒网,重点捕捞”的策略,往往
报考10多个院校,于是,不少连续报考多所高校的
学生打“飞的”进入“车轮战”。
来自山东潍坊的王知今年报考了六所
艺术类院校,她是班里唯一来
北京参加考试的学生,她承认选择北电和
中戏完全是因为相对
高考(
论坛)而言,对
文化分的要求很低,而且
表演考试也相对简单。
“有目的报考一所学校是合理的,如果考虑到
中考概率,两所学校是合理的,但是报三所学校就有点不靠谱了,特别是那些报了十几所学校的考生,就非常扯了。”
中国传媒
大学电视系主任孙振虎老师说道。
葛老师从事
艺考培训五年,他告诉记者,“很多学生并非出于喜欢,而是因为文化分要求低,被迫做出这种选择。可是由于
高中课程紧张,他们很少看
电影,甚至不知道几个
导演”。
“我身边的同学大体分两类,一类是希望成名成星,一类是出于真正的热爱,而后者大概从十二三岁就开始对电影充满了爱好”,
中央戏剧学院大四学生韩夏坦言。
当明星赚大钱、一夜暴富的欲望毫无疑问在刺激着许多考生和家长。“听说今年降温了,但在中戏的电影电视系里我没有感觉到,我们的考生质量没有发生特别的变化,来参加考试的基本还是三种,一种是真正喜欢这个专业,
文化课也相当好,占10%;一种是喜欢,但文化课不好,占30%~40%;一种是本身不感兴趣,占了50%~60%”,中戏电影电视系副主任何可可老师向记者透露。
暂停一年之后重新招生的
北电导演系的情况尤甚,“北电
导演系由于去年没有招生,今年招的正好是电影导演方向,竞争尤为激烈,共有1102人报名,招生比例是110:1,报名的孩子更多的依然是做着明星梦的,但对这个行业却并不真正了解”,北电
表演系周老师告诉记者。
在何可可看来,艺考的火爆背后原因复杂,“
其它行业
就业压力大,很多考生把目光投向了影视产业;现在的孩子接触得也多了,受这方面文化影响深,自然产生一些兴趣,但还很盲目;各地中学追求
升学率,专门为艺术类考生分班、
培训也刺激了这个专业的发展;社会上的艺考培训产业助推,这为
成绩差的孩子描绘了美好图景,实际上是给孩子造成了一个假象,但极少培训
机构能给学生提供正确的审美;与此同时各地高校开设很多影视专业、培训机构,但相当一部分
教学质量很差。”
和早期张艺谋带着自己60张精挑细选出来的
摄影作品参加考试相比,现在更多的艺考考生并非怀着艺术的梦想。特别是1999年,还是北电学生的赵薇因为《还珠格格》一炮走红以后,北电更是成为无数希望一夜成名的孩子心中的殿堂。“当然这个
问题不单是因为学生,考试体制也存在问题”,表演系周老师这样分析道。
诚然,在艺考中的追名行为并非考生之过,这不过是“一个时代的浮躁泡沫”。
家长:艺考是一个无底洞
对于孩子们来说,艺考只是高中三年,甚至不过是考前的短暂培训,艺考更像是一场针对家长的考试,这也为本来就严峻的考试增添了一抹无奈底色。无论是高考,还是艺考,我们都能看见这样一群守候在考场外的家长,他们在考场之外承受着另外一场考试,他们也是考试中另外一道中国式图景。
中国美院杭州地区的考试结束后,有监考老师出门便感叹:“现在的考生水平越来越差,倒是家长的本事越来越大。”
刘媛媛(化名)七岁被父母逼着
学习小提琴,通过了
专业考试九级,今年她顺利通过了艺考的三关层层筛选,但这背后却有很多不为人知、甚至连她自己也不知晓的
故事。“她不是很喜欢学习小提琴,也没有这方面的天赋,只是希望将来对高考有所帮助。”媛媛的母亲向记者摊牌。
这位用心良苦的家长的努力还远远不止这些,“她上高二时我们就来北京,成本花了近二十万。”在记者一再追问之下,刘母透露了这个不为人知的数字。她并不担心这种行为会干扰孩子的
心理健康,“这些
事情都是在孩子不知情的情况下做的,对她不会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