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世界上影响最大、历史最悠久的电影奖,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院颁发。
1927年5月4日,当时美国电影界的36位领导人在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成立的宴会上建议发起组织一个以促进电影艺术和技术为宗旨的非赢利团体,以此来推动电影艺术的发展,对有成就者给予应有的奖励。与会者一致同意并由当时参加会议的米高梅公司美工师塞德里克.吉本斯在桌布上画了个草图,后由刚从艺术学校毕业的24岁青年艺术家乔治.斯坦利塑成铜像。这尊铜像是个手握长剑、站在一盘电影胶片上的男性人体塑像,高10.25寸,表面镀金,所以叫金像奖。这就是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前身。电影界领导人梅耶建议学院用颁奖的方式,为正在繁荣和发展中的电影业带来了声望和荣誉的人颁奖,于是便产生了学院奖。
最初奥斯卡奖的授予,采取宴会形式,以后改为发奖大会,后又在发奖大会上增加了文娱节目,自第一届以来,除了1930年和1933年外,都是每年举次。
1929年1月,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就1927年下半年至1928年上半年的电影创作进行了评选,5月16日在好莱坞的罗斯福饭店举行了首届金像奖的颁发仪式,共颁发了十五尊金像。1928年制作的《翼》是第一部获得最佳影片奖的影片;第一位获得最佳女演员奖的是珍妮.盖诺;第一位最佳男演员奖获得者是埃米.詹宁斯,他于1950年在德国去世。当时,这项活动只限于电影界内部,报道与金像奖有关的活动也只有当地的《洛杉矶时报》。
1931年,第4次授奖时,该学院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员玛格丽特·赫利奇看到金像,无意中说了句:“这个人像,使我想起了我的叔父。”原来,她的叔父就是大名鼎鼎的戏剧家奥斯卡·沃尔德。她说的那句话,恰巧被一伙新闻记者听到了,于是就被广泛宣扬出去,人们便不约而同地把这项学院奖称做“奥斯卡金像奖”了。从此“奥斯卡”之名逐渐被人们运用,学院奖反而很少被人提及。玛格丽特·赫利奇后来成为该学院的副院长。
1934年,洛杉矶广播电台首次对奥斯卡金像奖颁奖仪式作了一小时的实况广播,在美国引起了轰动,人们把这次实况广播称为奥斯卡金像奖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金像是一个欧洲中世纪武士的全身像。虽号称“金像”,却仅用了24K黄金装饰表面,实际上是用铜和铝等金属塑造的,重3850克,高35厘米。这个象征巨大荣誉的奖品并不在于它本身的造价(制造费每座为400美元),而在于评奖之严格和获奖者之廖廖无几。金像奖共有12个类别。评选分两个步骤。每年年初,院方召集全体会员,评审前一年发行的影片。会员们以投票方式选出自己认为最好的5部影片及最好的5位演员,但每人只能选两大类别,即最佳电影奖和自己所属的专业奖(例如演员会员选演员,编剧选编剧等等)。在投票结果统计出来之后,院方把被提名的名单发给会员,再进行第二次选举,得出最后结果。奥斯卡奖评选慎重,计票公平(特请一家国际统计公司负责),尤其是参加评选的都是各方面的专业人才,因此评选质量较高,受到各界重视。
主要奖项:最佳影片奖,最佳女演员和男演员奖,最佳导演奖。其他还有最佳摄影、美工、服装设计、原剧本、改编剧本、改编配乐、剪辑、视觉效果、作曲、音响奖。此外还颁发一些特别荣誉奖。
每次竞选都分两个阶段:提名和投票阶段。投票由电影艺术与科学院的三千余会员进行。他们从集体投票中选出最佳影片,然后分门别类按专业选举最佳演员、导演、编剧、摄影等,表决揭晓后进行授奖仪式。由名演员作司仪,由前奥斯卡奖获得者授奖。